国子监!
大楚的国子监,也称为太学,是最顶级的学府,以及全国教育的管理机构。
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,也称之为太学生。
眼下的京城众说纷纭,各种有关齐王,齐王府,齐郡的传言流传的到处都是,就连国子监也受到各种传言的裹挟,掀起了有关齐王孝与不孝的激烈辩论。
这一天上午,礼部主客司主事王尚福,换上了士子穿的青色直裰,四方冠,领着数名书童来到了国子监。
事前,王尚福已经派遣自己的书童前来国子监投了名帖。
国子监司业领着一众大小官员,以及众多太学生迎了出来,欢迎仪式可谓相当热情。
“王主事百忙之中能抽空来国子监探访,学子们都非常期待王大人的训诲!”
国子监司业一看到王尚福,便热情的打着招呼,只是说话方式已经习惯了打官腔。
别看王尚福只是个正六品官员,可放在国子监那绝对是大官。
要知道国子监祭酒(教育部长),也只是从四品,而司业(副部长兼副校长),正六品,却已经是国子监二号人物了。
王尚福双手抱拳,热情的朝学子们行礼问好。
“今天我穿着士子直裰回到国子监,是来探望自己的母校,二十年前,我也是一名太学生,与诸位同样在国子监求学。”
“说起来我与诸位还有同门之谊,咱们是学长学弟嘛!”
前来欢迎的太学生,见到王尚福半分官架子都没有,非常随和平易近人,顿时一个个好感大增,心里生出几分亲近。
王尚福与在场的太学生打过招呼后,又抱拳朝旁边陪同的国子监司业打招呼,“李兄,今天愚弟是以曾经太学生的身份回到国子监,这些年时常回忆年少求学的日子,虽然贫寒但却心志坚定,意气风发。”
“今天我以曾经太学生的名义,向国子监捐赠两百两白银,用作学弟们加餐吃肉,以及资助贫寒学子用作生活费。”
王尚福随即示意跟随在身边的书童们,将一个个双手捧着的木盒打开,里面尽是各种大小不一的碎银子,有三五两的,有二三两的,还有不足一两几钱的。
“李兄请放心收下,这两百两银子,是愚弟这些年月俸积攒下来的,绝对来路清白,干干净净。”
李司业,众多国子监的大小官员,以及在场的众多太学生,全都震惊当场,看着这几大盒零零碎碎的碎银子,都相信这是王尚福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。
“王兄高义,愚兄代表国子监感谢兄台的慷慨解囊!”
李司业带头,在场太学生们也纷纷抱拳作揖,鞠躬行礼。
别拿豆包不当回事,一两银子可兑换一千两百枚铜钱,两百两白银换算成现代购买力,那就是二十四万块。
所以两百两白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,已经是一笔巨款,当然对于达官权贵,巨商富贾来说,根本不值一提。
毕竟奢侈品齐王府仙酿八千两一瓶,却在京城卖的火爆,甚至引发哄抢,供不应求。
两百两白银,对于王尚福来说也是一大笔钱,之所以给得如此痛快,那是因为当初听闻齐王的孝名后,表示要为齐王正名。
钱四海听后很是高兴,当时便不着痕迹的递了五张百两银票,说是最喜欢结交正义耿直之士,给王尚福的茶水费。
王尚福当即心领神会。
齐王使官给了五百两茶水费,自己得个三百两,拿出两百两捐赠给国子监,顺便在国子监阐述事实,帮齐王正一把孝名不为过吧?
一番寒暄过后,捐赠仪式也搞掂,接下来该办正事了。
王尚福当即笑着询问道:“李兄,我最近听闻咱们国子监热闹的很,天天开辩论大会,每日吵的不可开交?”
“王兄,确实有这回事……”
李司业还有些难为情,旁边的太学生早就按耐不住了,大声说道:“王学长,同学们在争论齐王殿下的品行,到底算是孝,还是不孝。”
“大家分成两派,彼此谁也不服,这些天争论不休。”
国子监的太学生们,出来都是能为官作吏的,不过毕业后能安排实权岗位的极少,大多都会安排去作言官。
言官是大楚的一大特色,放现代社会来说那就是职业喷子,喷天喷地喷文武百官,甚至喷皇帝。
对了喷皇帝的时候,一般叫作劝谏。
总而言之,齐王的品行如何,孝与不孝都在言官们喷的范畴之内,国子监的太学生作为喷子的预备役,自然对齐王孝与不孝这个热点话题不会错过。
持正方观点太学生,觉得齐王是个有孝心的人。
毕竟这次齐王派遣使团,进贡了一大批奇珍异宝,可谓价值连城,从圣上,皇后娘娘,后宫嫔妃娘娘们,在京的皇子,人人有份。
这就是齐王有孝心,甚至兄友弟恭的表现!
持反方观点的太学生,觉得齐王是个不孝的人,坑害连累生母。
去年宗藩宴上,齐王当众暴打五皇子,将整个宴会砸的满地狼藉,连圣上的脸面都丢尽了,这是齐王无视尊卑,没有教养,有辱皇室风范的表现。
齐王当众失礼,失德,失言,招致圣上厌恶,甚至连累生母淑妃娘娘被打入冷宫,这便是他不孝的铁证。
王尚福听了众多太学生七嘴八舌对于齐王的批判之后,当即说道:“俗话说偏听则暗兼听则明,我是礼部主客司主事,前些天负责接待齐王的使团,恰巧听到了几首齐王思念母亲的诗句,现在一并说与大家评点。”
于是王尚福将听到的,齐王码头送别好友钱四海,并委托他代自己进京上贡,大肆送礼只希望众人善待自己生母,不要为难她。
当在场的太学生,听说齐王给所有人都送了珍贵的礼品,唯独身处景阳宫的生母淑妃娘娘,送的却是冬装被褥,火炉木炭,以及各种腊肉食物。
送别之际,齐王念念不忘的是,希望秋去冬来,淑妃娘娘能过个温暖舒适,不挨冷不挨饿的冬天!
在场众多太学生全都哽咽落泪了,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身处冷宫淑妃娘娘的艰难,以及作为儿子的齐王,那拳拳爱母敬母之心。
“月明闻杜宇,南北总关心!”
“搴(qian)帷(wei)拜母齐州去,白发愁看泪眼枯。惨惨柴门风雪夜,此时有子不如无。”
……
在场的太学生们眼眶通红,一遍遍低声吟诵齐王所写思念母亲的诗句,细细揣摩那份真挚,滚烫,浓烈的儒母之情!
当真是闻者伤心,听者落泪。
国子监的太学生们知道了齐王的孝心与孝行后,为之深深感动,有关齐王孝还是不孝的争论自然烟消云散了。
毕竟圣人云,孰能无过,知错能改善莫大焉!
如今的齐王孝心感天动地。
如此过了数天,整个京城都知道了齐王的孝心与孝行,那两首思念母亲的诗句更是流传的家喻户晓,茶楼的说书先生一遍遍的讲述齐王孝母的感人故事。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